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 培养中医领军人才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06

邱德亮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孙光荣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关于事业、人才、教育三者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古人早有明训,宋人胡瑗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借用到亟待继承创新的中医学界,则可以说“致中医之兴者在人才,成中医之才者在教化。”毋庸置疑,中医人才的健康成长是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的保障。所以,做强中医药队伍是做强中医药事业的根本,做强中医药教育是做强中医药队伍的根本。基于这一认识,吉林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其宗旨就是为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新时代的中医领军人才。

“真中医”,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的中医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是“真中医”人才的核心价值观。真学是基础,真懂是前提,真信是关键,真用是目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辩证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如果不能潜心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真学,就不能真懂中医;如果做不到真懂中医,就不能做到真信中医、真用中医。

“真中医”要真学中医

中医学,源于中华文化,汲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数学、律学、兵学、天文学和物候学的精华,融合了儒学、道学、佛学的适合医疗保健的内容,堪称集人、文、医、药学之大成。因此,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医学在几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沉淀的宝贵财富,“真中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忱熟读、精读、记诵中医经典,并要在研读中回归经典诞生的时空,着眼经典诞生的原旨,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因素和人文背景,不断加深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要着眼于中医经典理论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现代人类医疗保健之中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体现中医经典的生命力和活力。

“真中医”要真懂中医

真懂中医,就是要懂得中医学术发展规律,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把握中医诊疗法则。中医学是有别于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医学科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属性。历代中医名家通过数以亿万计的人类活体的临证实践,积累了无与伦比的养生健体和防治疾病的经验,成功地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认识自然、认识生命、认识疾病的思维方法、认知方式和保护生命的办法。“真中医”要在“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的研修过程中,善于学习和领悟,形成中医的思维,既要把中医学看作是治疗人类疾病、保护健康的科学,更要把中医学看作是指导人的生命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

“真中医”要真信中医

在发展中医药事业还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医人对中医学的信仰、信心、信念问题,至关重要。真信中医,就是要笃信中医学的现实价值和生命力,信念坚定,行动自觉。众所周知,西学东渐以后,中医的发展受到了现代医学的冲击和挑战,走上了彷徨和抗争之路。但历史上中医药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中医药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依然发挥着不容否认的巨大作用。“真中医”应认识到,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获取“证候”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实施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由于其具有“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平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五大特色,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六大优势,中医学既是中国古代的主流医学,又是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未来的优势医学。因此,“真中医”要真信中医,具有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坚定信念。

“真中医”要真用中医

真用中医,就是要大胆地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要将真学、真懂、真信中医的研修成果转化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疗实践,积极发挥中医药“治难病”和“治未病”的优势,努力提高中医药疗效,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尤其要运用中医药的思维指导医疗活动,让使用中药成为自身的医疗习惯,大力提高中药的使用率。“真中医”要致力继承创新,也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推动中医药学术的进步。

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真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方面,要通过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建立青年中医发展委员会等平台,建立学术讨论与交流制度,开展学术竞赛,促使“真中医”研修者认真求知、真诚问道、坚持不懈地学习,真正做到“上求之于古,中求之于师,下求之于野”,下大力气培养“真中医”,促进“真中医”的成长;另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真中医”成长的选拔和评价机制,为“真中医”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中医药事业需要大力发展的情况下,需要理性的思想者、需要积极的奔走呼号者、需要大批的埋头苦干者。“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就是培养埋头苦干者的一个尝试。同时,也希望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形成人人争做“真中医”的态势,使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成为新时代中医领军人才的重要识别标志,也只有这样的“真中医”,才能真正推动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